◇同学,你是课堂的主人吗?

2012-04-02 00:40:08
看到这样的提问, 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课堂与学生这是无法分割的两个概念, 自古课堂就是莘莘学子攀登无涯学海的小舟,走进课堂也是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需要迈出的第一步,从胆怯新奇的走进小学课堂到踌躇满志的离开大学校园, 我们走近过多少个课堂已经是难以计数的。 但是你可曾想过自己在课堂-这个教学的载体中一直充当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从前很少思考这样的问题, 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被教育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能随便打断老师,“听”课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只有听好, 才能学好。大多数的孩子在课堂是非常听话的, 他们会整齐的端坐,专心的听讲, 认真的做笔记,对于困惑的问题也一定会留到课下悄悄地向老师提问, 这样的做法也会得到老师的称赞并被作为模范学生应有的行为推而广之。老师是课堂的中心,讲台的指挥者,履行着传道, 授业, 解惑的光荣职责,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一切围绕, 依赖老师的指示与教导,直接获得鱼,而非渔。大多数中国学生是以这样的方式接受课堂教育。正是因为这是中国教育惯用的教学方法,加上学生身在此山不知山的客观状态,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没有仔细的思考这样的方式是否合理,也鲜有关注国外的学生是如何上课的, 他们的课堂与中国学生的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最近观摩了英国北方大学联盟和澳际公司联合举办的PMP硕士预科项目中学生的课堂演示,从中看到了在中国学生课堂上少见的景象。这个硕士预科项目给准备到英国大学联盟所属成员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量身定做的桥梁课程,在本土提供原汁原味的英式教育以弥补中英教育上的差异,旨在帮助中国学生树立正确的留学观和成才观,提高英语会话能力,适应英式课程的评价体系,养成批判性的思维,掌握科学的学习技巧和研究方法。在这节生动而又严肃的课堂上,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英教育方式上的差异, 也激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学生是否应该作为课堂教育的主体而存在的问题。  走进教室时观摩者和老师坐在教室的后排,而学生则在前台做着准备,今天要进行的是group case study presentation。这是英国课堂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平时的作业,课堂笔记,期末考试一样会作为考核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四人一个小组,每一组都有20分钟演讲和5分钟回答问题的时间,然后由讲师来进行评分。只见学生们穿戴正式,整齐,配合默契地进行文件的整理和电脑的调试,神情中充满自信和欣喜。 每个人都像是要迎接一场必胜的挑战,看到这里我们都在怀疑自己走进的不是课堂,而是一个辩论赛的会场。四个同学将所选的主题分成四个部分, 每人阐述其中的一个部分,即单独进行陈述,个人陈述完成后,再介绍自己的队友进行下一环节的演讲,每个人在做好自己的陈述外还要保证整个团队紧密配合, 环环相扣完成小组的团队任务,将整个观点清晰而又完整得铺陈开来。除了熟练的使用英语外,同学们引用了大量的事实和例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不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而是由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甚至是亲身的实地考察来获得的。学生做完陈述后向大家致谢,然后请老师自由提问。整个过程由学生进行自我发挥, 这与中国学生所习惯的听课方式不同,坐在讲台下的听众换成了老师,而学生是课堂上真正的指挥者,站在讲台上的他们大胆的提出观点,表达看法,有理有据的进行论证分析,个个俨然通晓中外,古今的博学者,这样的课堂风格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受, 使得旁观的人都有参与其中的欲望。可以看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且大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更加值得提倡的是发扬了团队的协作精神,这也是中国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肩负一定的责任,大家齐心协力的实现共同的目标,每个人都必须学会承担与分享,获得丰富的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  百闻不如一见,结束这次观摩后,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英式课堂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带给学生的诸多益处,中国学生的课堂教育也应该更多的参考这样的方式,改变那种一味的老师台上讲, 学生台下听的传统模式, 让学生以互动的方式积极的参与,快乐的分享,才能更好得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本文作者:澳际出国留学英国部 王老师)   特别声明:本文为澳际出国留学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0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 京ICP备1101612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3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