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成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桥梁

2012-04-01 20:20:42
近年来出国留学市场一直非常火爆。这种空前的留学热是否也意味着某种“留学集体无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既然很多家庭把留学作为一项教育投资,就应该认真分析其投入产出效益。那么,应该怎样制定符合孩子实际的留学规划,合理设计未来的职业、事业和人生目标?与此同时,留学热对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会造成哪些冲击?这么多教育资源流向国外,我们应不应该进行一些反思?  留学市场悄然变化  近年来,出国留学市场一直非常火爆,然而经过2003年和2004年留学行业的规范化,留学机构数量逐渐减少,中介费用也大幅度下降,使得留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留学市场逐步从暴利阶段,步入了平稳发展的轨迹当中。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副秘书长丁宏宇表示,对留学行业危机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留学行业危机感、低潮感是因为行业从业人员对于利润率的看法或认识产生了偏离。他进一步解释说,从一个行业说,按获取利润的多少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首先是暴利阶段;第二,较高利润阶段;第三,平均利润阶段;第四,低利阶段;第五是无利阶段。根据判断,留学市场目前正是从暴利阶段走到了高利阶段。从企业绝对生存空间说,只要有利润企业就能够生存,何况现在处于比较高利润阶段,因此留学市场充满希望。低利的时候薄利多销,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以祖国台湾的同行为例,他们实行是零中介服务费的服务,仍然发展得很好。  此外,当前的留学市场已经衍生进入细分模式,留学机构以多种模式、多种渠道来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随着近几年国外高校留学招生会、教育展会的频繁举办,各类留学信息透明化的程度也日益提高。留学向高端留学、大众化过渡,留学国家选择的多元化,导致学生选择目的地也多元化。传统概念上高投入的留学,事实上已经遇到多元化留学机制的冲击。  中国向国际化人才培养进军  经济全球化是人才国际化的根本推动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大国作用,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是关键。处于全球投资热土的中国,应当意识到本土人才国际化的迫切性。当众多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在中国拓展业务时,他们对我国名牌大学毕业生的青睐、对有留学背景人员的重视本身就是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最好诠释。对于中国而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无论从经济领域,还是教育领域,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绩。从政府管理、科研开发、企业经营、社会服务的国际化、全球意识整体水平都在提高,这种提高是与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不断派出国留学人员、扩大来华留学生数量有重大关系。截至2005年,中国派出的各类留学人员已达到93万人,全国已建立21个国家级的留学人才示范基地。国际化人才并不都来自国外或海外,国内也有通过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而成长起来的国际化人才。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0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 京ICP备1101612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3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